banner_president_en_tc banner_president_en_tc
推動跨學科教育與研究

隨着大學踏入《策略發展計劃2018-2028》第二階段,跨學科理念開始在不同層面的學術活動中扎根。在2023至2024年度,我們開拓了新的「人文及文化」研究領域,反映浸大致力透過廣泛多元的學科優勢,從哲學和社會學,以至傳理和經濟等不同領域,促成具開創性的研究。加上原有的研究領域,包括創意媒體、健康與藥物研發,以及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應用,浸大已奠定作為一所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大學的地位。

大學在2024年7月成立「文學及社會科學院」,作為推動跨學科教育及研究的重要一步。我們將結合前文學院及社會科學院的卓越學術成就,創造一個協作的環境,開拓教育的前沿,激發學術意念與創新。

為支持跨學科發展方向,大學的硬件亦正在不斷升級,成立生命科學成像中心便是當中最佳的範例。該中心具備先進的腦部成像設備,扮演大學跨學科合作的樞紐,通過將科技應用於人文科學研究,打破一直以來知識創造所存在的藩籬。

 

培育未來領袖與創新者

我們着重跨學科教育,以培育能塑造未來,並有能力在應對全球挑戰上擔當領導角色的學生。大學於「2024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大學影響力排名」中,在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優質教育」一項高踞全球第二位,正好反映浸大在這方面的成果。浸大在教與學方面的卓越成就亦透過獲得2024年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傑出教學獎而得到充分的肯定。教資會每年均會向教資會資助院校的傑出教學人員,頒發兩個個人獎項,以及一個團隊獎項。今年是浸大學者首次囊括兩個個人獎項,另一位則為團隊獎勝出隊伍的成員。

我們堅信在實際情境中的廣泛歷練、跨文化理解能力,以及深遠的環球洞察能力,是未來領袖的關鍵素質。我們在年內推行大灣區延伸學習計劃,成為讓本地及非本地學生拓闊視野的旗艦項目,為他們提供寶貴機會,了解大灣區作為全球蛻變得最為急速的地區的教育和社會經濟前景,同時增進對中華文化的理解與欣賞。

浸大充滿創意的教育工作者,亦在大學現有的跨學科課程基礎上,進一步豐富學生在課堂內外的跨學科學習體驗。未來,我們將推出更多新課程,並進行課程改革,以確立浸大在香港以至亞洲區內跨學科教育的領導地位。

 

對社會發揮積極影響

浸大繼續秉承為社會發揮積極影響的使命。根據大學獨特的優勢及策略重點,大學藉著四個策略研究領域發揮影響力,為社會帶來福祉。我很高興看見研究人員在各個領域中努力不懈,並在一些重點範疇,如中醫藥、藝術科技、數字人文和體育科學等,取得了矚目的成就。

在技術轉化方面,我們亦在今年看到日益顯著的成果。大學的知識交流和轉移活動,例如於2024巴黎奧運會期間在位於巴黎的「奧林匹克之家」舉辦「邁向卓越:浸大在巴黎」專題討論會,以及首屆「藥食同源會議」;在技術轉化的成就,包括兩個轉化研究項目獲政府「產學研1+計劃」(RAISe+計劃)資助;發揮中醫藥專長,研發新中藥複方製劑,獲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監局)批准在內地開展臨床試驗研究;以及社區活動,如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的浸大交響樂團周年音樂會,均顯示出浸大正著力推動科技、文化、體育科學與健康等範疇的發展。

 

展望未來

在慶祝浸大正名為大學30周年之後,我們將迎來更輝煌的新里程。隨着賽馬會創意校園分階段落成啟用,我們在教研方面的實力將顯著提升。此外,浸大獲選為服務契約承辦機構的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2025年起分階段投入服務,這將促進我們與本地、內地及海外夥伴之間的合作,攜手打造臨床服務、教學及培訓、科研,以及創造健康價值的旗艦。我們不會固步自封之餘,將更積極主動尋找發展機會,為整個社會作更大貢獻。按照大學策略發展計劃的藍圖,我們會繼續堅定不移,充當浸大社群以至整個社會的後盾,一起締造更美好的未來。

衛炳江

校長暨光子學講座教授

2024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