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蕙心女士 周蕙心女士
周蕙心女士

榮譽大學院士 (2024)

周蕙心女士的事業多姿多采,成就非凡,在香港的藝術和文化界發光發亮。她常說:「並非我選擇了藝術行業,而是藝術行業選擇了我。」這句說話精闢地道出了她與藝術的不解之緣。

周女士在中學和大學時期一直活躍於合唱團、舞蹈和話劇表演,這些經歷燃點了她對表演藝術的濃厚興趣。在友人的鼓勵下,周女士畢業後加入政府從事藝術行政工作,於香港大會堂擔任前台及舞台管理職務。當時的她僅對舞台燈光及其他技術略有認識,這份工作對她而言實在充滿挑戰。在香港藝術中心的同仁協助下,周女士憑藉超卓的學習能力與熱誠,很快便掌握了舞台管理工作,成為稱職的場地管理經理。

矢志追求卓越的周女士,在香港特區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以及前市政總署和區域市政總署)先後擔任多個職位,表現出眾。香港文化中心的開幕是她的創意旅程的高點,之後她創辦了新視野藝術節、世界文化藝術節、國際綜藝合家歡等多個香港的藝術節,為促進東西文化交流傾注動力。任職康文署助理署長(演藝)期間,她管理14個表演藝術場地,並策劃全港性的演藝節目和誌慶活動。

自2015年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發局)行政總裁以來,周女士不僅為該局既有的資助計劃引入策略性改革,更推出全新的配對資助計劃,鼓勵藝術團體爭取私人捐款及商業贊助。同時,她亦訂立了嚴謹的檢討機制,確保資助用得其所。周女士熱心推動文化交流,帶領藝術工作者先後組團遠赴內地、澳洲、加拿大、德國、英國及韓國等,參與不同博覽會、文化藝術節和藝術展覽會,進行交流和考察。

在新冠疫情期間,不少藝術界自由工作者的生計大受影響。由政府委任周女士設立「藝文界支援計劃」,為他們提供適切支援。她感激藝發局同仁傾力以赴,迅速處理大量申請,為一眾藝術界的自由工作者解決燃眉之急。

隨着互聯網和資訊科技的急速發展,周女士在疫情期間率先推動跨界合作,鼓勵創意和文化界自強不息。她倡辦首個「Arts Go Digital藝術數碼平台計劃」,為藝術文化活動提供虛擬平台,並獲得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支持,資助68個相關項目,當中一個富有香港文化特色的霓虹招牌項目,更成為M+博物館展覽主題之一。嶄新的藝術數碼平台突破了藝術的呈現框架,使它不再局限於劇場、演藝廳和展覽館,開展了藝術活動的新里程。

投身藝術行政工作多年,周女士深諳培育人才的重要,遂與特區政府合作,為本地院校的畢業生提供多項全新資助計劃,以及技能配對平台,拉近知名藝術家與年輕藝術工作者之間的距離。她亦同樣重視培養新一代藝術行政人員,確保本地藝術界得以茁壯成長。

對於獲頒榮譽大學院士,周女士視之為對其過去十年在藝發局努力不懈的肯定。身為香港浸會大學(浸大)附屬機構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的董事局成員,她期待進一步與浸大合作,以行動實踐浸大培育下一代創意人才的願景,為香港文化藝術界的發展,作出更大貢獻。她現時亦出任政府的藝術發展諮詢委員會委員、西九文化區管理局表演藝術委員會成員,以及賽馬會文物保育有限公司諮詢委員會(大館)的委員。

周女士多年來對藝術界的貢獻良多,幫助香港的藝術生態迎來新氣象;她的卓越才能,也贏得了國際的讚譽。2022年,她榮獲國際演藝協會頒發「終身成就獎」,表彰她為香港藝術文化界注入澎湃活力,取得驕人成就。周蕙心女士的名字,將永遠成為香港藝術的輝煌成就的一個註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