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鞍華博士 許鞍華博士
許鞍華博士

榮譽文學博士 (2023)

電影是個多面宇宙,充滿各式各樣的故事和觀點,許鞍華博士歷久不衰的作品,使電影得以深化豐富。作為一位著名的電影製作人,許博士對電影界的貢獻深遠,並不局限於香港。她的作品不僅在票房上取得成績,還擔當了文化橋樑的角色,將世界各地的觀眾帶進其展示香港獨特之處的電影故事。

許博士在遼寧省出生,父親是中國人,母親是日本人,五歲時遷居澳門,其後再移居香港。由於祖父和父親都熱愛古典文學,許博士年幼時已習誦中國古詩,年輕時更醉心於文學和哲學。上大學時亦以此為志,先後於1969年及1973年在香港大學取得文學士和英文及比較文學文學碩士學位。並於1975年遠赴倫敦電影學院深造。

許博士回港後,即擔任著名導演胡金銓的助理,其後曾於電視廣播有限公司、廉政公署和香港電台工作,其間拍攝了七集以真人真事改編的反貪污宣傳電視劇,以及三集以香港民生為題材的《獅子山下》。1970年代後期,香港新浪潮電影方興未艾,許博士正式投身電影界,執導處女作《瘋劫》以扣人心弦的手法呈現複雜的社會事件,盡展才華,《瘋劫》更被評為當年台北金馬獎十佳電影之一。   

1980年代,香港許多電影都是東方版的好萊塢式黑幫動作片。許博士卻獨樹一幟,聚焦於文化失所方面的題材。在新浪潮時期,許博士的電影往往從不同層面深刻反思人生。從《投奔怒海》以越南難民為題,並成為首部文革後在中國內地拍攝的香港電影,到《客途秋恨》和《上海假期》探討文化身份認同和錯綜複雜的家庭關係,許博士細膩地剖開複雜的社會問題的能力有目共睹。她在《天水圍的日與夜》中對弱勢群體的描述觸動人心,在《桃姐》中以個人和社會轉變的描述感動觀眾,《桃姐》更因而奪得威尼斯國際影展最佳女演員獎,這些都展示她想要訴說平凡人小故事的決心,這一點讓她深受全球各地觀眾的喜愛。

許博士曾導演超過三十部作品,涵蓋不同類型,包括電視劇、紀錄片、恐怖片、驚悚片、武打片、古裝片、喜劇及文藝愛情片。她的電影不單是故事,也是她所生活的社會的一幅幅寫照。通過鏡頭,她為無權勢的人發聲,喚起社會對被 忽 略及 弱勢的群體的關注。她這種獨特風格,加上她無懼敘述具爭議性議題的作風,挑戰社會規範和擴展界限。就是這樣,許博士築起了一個以真實性和敬意的方式呈現香港故事的平台。

許博士對電影界貢獻良多,成就有目共睹,她所獲獎項包括六次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和三次金馬獎最佳導演獎。2020年,她更獲威尼斯國際影展頒發終身成就金獅獎。在她輝煌的職業生涯中,許博士仍不忘培養新一代電影製作人。她在香港浸會大學和香港演藝學院授課,與年輕一代的電影製作人分享她的知識和經驗,啟迪後進,傳承薪火。此外,她曾出任金馬獎評審團主席(2016年、2022年)、香港國際電影節協會副主席(2008年)、香港電影導演會會長(2004年至2006年),以及香港演藝學院校董會成員(1993年至1996年)。香港浸會大學電影學院舉辦的全球大學電影獎2020,許博士也是頒獎嘉賓之一。

許鞍華博士向我們展示了電影的力量:它發人深省,惹人共鳴,啟發變更。許博士獻身電影事業成就非凡,扶掖後輩不遺餘力,香港浸會大學特授予許博士榮譽文學博士學位,以茲表揚。許博士在電影界發光發熱,未來將繼續照亮一代又一代的影壇後進,讓薪火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