饒宗頤教授,GBM 饒宗頤教授,GBM
饒宗頤教授,GBM

榮譽文學博士 (2012)

饒宗頤教授,字伯濂,號選堂,1917年生於廣東潮州,自學成家。歷任無錫國學專科學校、香港大學中文系、新加坡國立大學中文系、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法國遠東學院、巴黎高等研究院、美國耶魯大學等系所的教授或講座教授,以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南京大學、浙江大學等名校的榮譽教授。

饒宗頤教授幼承家學,功力深厚,年僅十四歲,即完成《顧亭林學案》一書,轟動一時。此後,他的學問日益精進,視野不斷擴大,治學範圍涵蓋人文學的多個領域,在經學、甲骨學、考古學、金石學、簡帛學、目錄學、方志學、詩詞學、史學、古文字學、宗教學、藝術史、音樂文學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往往能夠開一代風氣。他曾多次前往巴黎和倫敦等地的博物館,從多個方面對敦煌學進行綜合研究,是這一國際性學科的重要的奠基者之一。

饒宗頤教授的治學不為傳統國學所限。他曾前往印度,結合歷史記載和傳世文獻,對中亞歷史進行深入研究。他在楔形文字和西亞歷史的研究上也用力甚深。他曾窮十年之力,將《近東開闢史詩》譯成中文,填補了神話研究和西亞早期歷史研究的空白。

除了學術研究之外,饒宗頤教授在藝術創作中也成就斐然。他的書畫作品風格獨特,尤以「饒氏本色隸書」而享有盛譽,他所書寫的《心經簡林》矗立在大嶼山的昂坪,已經成為香港的重要地標之一。他在古琴上的造詣,在舊體文學創作等方面的成就,也都廣被人口。

在八十多年的學術生涯中,饒宗頤教授共出版了一百餘種學術及藝術著作、近千篇學術論文,被譽為百科全書式的學者、一代大師,在海內外享有崇高的聲望,曾先後獲得多項學術榮譽,包括被稱為西方漢學研究諾貝爾獎的法蘭西學院漢學儒蓮獎。他也曾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頒授的終身成就獎和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的大紫荊勳章。

饒宗頤教授也非常重視在香港和世界範圍內推動對中國文化和文明的研究。在他的感召下,香港先後成立了饒宗頤學術館、饒學研究基金、饒宗頤文化館,產生了重大而深刻的社會影響。

饒宗頤教授多年來一直關心香港浸會大學的發展。2011年,他欣然擔任了孫少文伉儷人文中國研究所榮譽顧問,對研究所開展的各項工作多有具體深入的指導。

饒宗頤教授是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是一代大師,他對中國文化和人文學各領域的研究做出了傑出貢獻,在高等教育事業中取得了卓越成就,對在香港和全世界推動中國文化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