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禮濤博士 邱禮濤博士
邱禮濤博士

榮譽大學院士 (2019)

邱禮濤博士是香港著名導演,以題材大膽、拍攝手法創新見稱。他的創作世界沒有界線,打動人心是唯一目標。

邱博士於過去32年拍攝和製作了過百部電影,不少觸及香港社會的心靈。他揭示城市赤裸的故事,既有《原諒他77次》裡的小清新愛情,也有《性工作者十日談》中性工作者面對的殘酷現實。他作品中的角色複雜而寫實,從《八仙飯店之人肉叉燒包》裡殺人犯的扭曲心態,到《葉問前傳》裡一代宗師的歷練心志。他看透大都會的黑暗與光明,不論是《洩密者》揭示的人性貪婪和自私,還是廉政公署劇集裡執法人員的英勇無私,他都能一一呈現。

坊間往往以票房高低、獎項數目來評價電影,邱博士對電影成敗則自有體會。他自稱為「誠實的香港電影工作者」,渴望透過電影赤裸裸地呈現香港的真實面貌,着重刻劃人物和情節,深信「創作人必先深受故事和角色感動,才有望感動觀眾。」

邱博士的電影作品揚威本地及海外,他執導的《拆彈專家》獲提名第3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及最佳導演,十部作品先後入選香港影評人協會的「年度推薦電影」。他於2001年執導的《等候董建華發落》獲邀成為「第51屆柏林影展」的「Panorama」開幕電影,並獲國際天主教視聽協會頒發「金炬獎」。2007年,他獲選為韓國富川國際奇幻電影節的「Fanta Master」,並成為第31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焦點導演」。對於一切成就,邱博士謙稱全賴多年耕耘、少許幸運。

邱博士對電影的熱忱始於浸會學院求學時期。他最初修讀新聞,後來受老師影響,翌年轉修電影。1980年代正值香港電影業的黃金時代,邱博士以26歲之齡成為參與製作長片的最年輕導演之一。

邱博士積極與大學及電影文化相關機構合作培育後進,更大力支持浸大電影學院,主持工作坊及擔任評審、顧問、客席講師。電影學院是浸大創意媒體研究領域的重要一環,邱博士對電影後學的循循善誘和廣闊的業界人脈誠然是寶貴的資產。

邱博士於1996年至2002年間擔任香港藝術中心的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評審,又自2003年起出任香港藝術發展局藝術顧問,就電影及媒體藝術的發展提供專業意見。

隨着香港電影業轉型,有志年輕人要投身電影業更形困難。邱博士勸勉道:要堅持不懈。電影製作是團隊工作,要保持謙卑、不計較,抓緊每個入行機會。

對邱博士而言,電影不僅是說故事的媒介,更是一種生活風格、一種態度、一種觸動人心的工具。電影拍攝夜以繼日,不是人人能接受,但邱博士以球員渴望參與球賽作比喻:因為喜愛,即使前一天晚上筋疲力竭,翌晨仍然會早起參戰。

邱博士亦是多產作家,透過寫作享受自我沉澱的時刻。他的著作題材廣泛:《大搖大擺》說明「樂與怒音樂最重要的,是立場和態度」;《一個電影導演的文化思考與實踐》展現了他對香港歷史、身分認同和社會問題的閱讀和分析;《這個女兒真爆炸》則記述他與女兒的相處和感受。他亦曾創辦兩本雜誌,推廣香港電影業及業界交流。

邱博士深諳「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為追尋「文化是什麼?」而開展學術研究,先後於2008年及2015年在嶺南大學取得文化研究碩士和哲學博士學位,充分演繹終身學習的精神。

為表揚邱禮濤博士對電影業界的貢獻,大學特授予榮譽大學院士榮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