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於生物化學與中醫藥學

2022年4月26日

 

中醫藥學院助理教授兼計算醫藥學實驗室成員之一的王凱亮博士在本科修讀生物化學,預備畢業報告時遇上了一個令他深感興趣的研究題目:早衰症。這是一種由基因lamin A變異而引起的罕見疾病,患病兒童會提早出現老化症狀,甚至死亡。當時王博士與組員研究抑制劑是否能夠有效促使lamin A恢復功能,從而延緩衰老過程。

這次研究經驗點燃了王博士投身科研的興趣,以改善人類健康為目標。他表示:「我們就早衰症的研究或有機會為這疾病提供新療法。能夠透過科研來為人類帶來改變,提升病人的生活質素,我覺得非常有意義。」

應用現代科學於中醫藥研究

王博士在中學時首次認識基因排序技術,繼而對複雜的生物過程產生濃厚興趣。他說:「信使核糖核酸份子由基因轉化而來,再轉譯為蛋白質,執行各種生命機能。對我來說,這個過程太神奇,令我想了解更多。」

為解構複雜的生物相互作用,他在香港大學選修生物化學,從此燃起對研究和追求學問的熱誠,啟發他踏上科研之路。在獲得博士學位後,他在香港大學與香港中文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其後於2016年加入浸大,擔任研究助理教授。

在中醫藥學院,王博士與曾肇添中醫藥臨床研究教授、協理副校長(中醫藥發展)卞兆祥教授合作,研究消化系統疾病的成因與治療方法。他們一項研究揭示幼年心理創傷與患上腸易激綜合症有密切關係,研究結果已發表於權威國際期刊《自然—通訊》。

王博士的研究從生物化學研究過渡到中醫藥領域,當中並無矛盾。他說:「中醫藥學院一直進行創新的中醫藥研究,研究成果必須與西方醫學接軌。因此,我們需要採用科學化的研究方法來促進中醫藥國際化。我希望貢獻我在現代科學的知識,推動學院的中醫藥研究發展。」

研發針對代謝病的新療法

王博士的實驗室其中一個主要研究方向是研發代謝病的嶄新治療方法,以實現健康老齡化的長遠目標。他說:「香港人均預期壽命愈來愈長,而老化跟代謝病如肥胖、中風和糖尿病等息息相關。人們不僅要活得更長壽,很重要是活得更健康,希望我的研究能夠幫助人們減低患病風險,安享晚年。」

他的個人經歷亦是他的研究動力。數年前,他的親人患上糖尿病,需要長期接受治療,生活模式也因而改變,驅使王博士研究代謝病的生物化學過程,找出致病和促使病情惡化的因素,以幫助代謝病患者。

由王博士帶領的研究團隊最近發現一種能夠有效控制體重的酶,研究結果已在著名期刊《自然—代謝》發表。另一項研究則發現一種新的宿主因子,可導致與老化和肥胖有關的胰島素阻抗,研究將於《自然—通訊》發表, 現正進行發表前的修正。

他說:「肥胖和糖尿病均是現今常見的代謝病。除了飲食不健康或缺乏運動等因素外,代謝病的成因與人體的基因變異和腸道細菌有關。只要分析誘發疾病的原因,便有望研發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案,從而預防疾病或延緩病情發展。」

他的研究團隊在動物實驗中,發現中藥提取物有助調節體重,並可改善因胰島素阻抗、高膽固醇及高脂肪水平引致的代謝異常相關情況。王博士說:「市面上的一些減肥藥可能會產生副作用,長期服用或會影響健康,所以我們想找到治療肥胖問題的新方法。中藥提取物的天然成分居多,只要成分比例恰當,便會對身體有益。」

對科研前景感樂觀

對於這位土生土長的科學家來說,香港獨具與內地和國際社會聯繫的優勢,有利科研發展。香港的大學亦擁有先進的科技及儀器,媲美不少世界頂尖學府。

他鼓勵有志從事研究工作的學生探索感興趣的題目,培養探求學問的熱誠。他表示:「研究關乎創造和發現新知識,你必須真正熱衷於研究,而非將研究單純視為一份工作。我每次在實驗過程中取得突破時,都會感到很有意義,當中的滿足感是我選擇投身科研的原因。」

王博士亦相信,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在促進中醫藥發展上發揮重要作用。他說:「中醫醫院能夠為浸大提供更多臨床研究機會,這無疑有助大學進一步研發更有效的中醫藥和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