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會計算學解決影響社會的難題

2022年12月28日

 

在今天的高等教育界,來自不同領域的學者一起研究和合作十分普遍。對處於學術生涯不同階段的學者來說,浸大都是吸引他們開展跨學科討論、探索和發現新知識的理想之地,傳理學院互動媒體系助理教授李鈺鵬博士就是其中之一。李博士明言道:「浸大及傳理學院以其跨學科研究實力而聞名,這正是吸引我來這裡從事學術工作的原因。」

身為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 (IEEE)和計算機協會(ACM)成員的李博士,是可信機器學習、網絡科學以及社會計算方面的專家,致力研究以大數據驅動、有性能保證的機器學習技術。他的研究側重提出科學化解決方案,以拆解具有科學和社會影響力的重大問題。例如,他一直開發新的人工智能(AI)技術,來應對針對普適AI系統的威脅,這些威脅嚴重影響AI賦能的信息和網絡系統的可靠性以及落地應用。近期,為應對新冠疫情,他和團隊提出新的社會計算範式,通過對大規模社交媒體數據進行挖掘和推理,來幫助制定有針對性的防疫策略,這種新的範式有助應對公共衛生安全危機。

李博士曾獲得國內外多個研究領域獎項,並在國際知名期刊和會議上多次發表論文。他於今年更獲選為10位「2022年度社會計算青年學者新星」之一,是唯一來自香港的得獎者。各得獎者都曾在社會計算和社會智能領域作出重大並具影響力的跨學科研究貢獻,並獲邀於第七屆全國大數據與社會計算學術會議上作學術報告。會議由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主辦,主題為「數字化轉型與共同富裕」,李博士就他在浸大進行的一項研究發表了報告,題為《關於新冠疫苗態度的基於社交媒體的用戶交互數據及其應用》。

該研究項目關注公眾對新冠疫苗的態度,以及了解人們對接種疫苗產生猶豫的原因。李博士和他的團隊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和技術,構建了一個與新冠疫情相關的大型社交媒體數據集,並提出一種新的機器學習算法,從網上社交行為、互動和情緒變化相關的實時大數據中,識別和推測公眾的見解和態度。李博士補充說:「我們提出新的社會計算範式,希望為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議和參考,以提出有效的措施來應對當前和未來潛在的公共衛生危機。」

李博士從浸大獲得的支持,對研究取得成功起了重要作用。他提到:「疫情和疫苗接種計劃的出現,為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來了解公眾見解和態度提供了契機。傳理學院和研發辦公室的支持令我有動力和信心開展這類跨學科研究。」

展望未來,李博士計劃進一步研究強大且可靠的機器學習技術以及社會計算範式,並以近來基於大數據和計算的跨學科研究項目作藍本,開發新的計算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其他學科,探索更多可能,創造科學和社會價值。他相信浸大資源豐富,發展方向充滿潛力,有助大學成為引領全球跨學科交流和研究的國際一流研究型學府。「浸大的跨學科精神確實是無處不在。我所屬的互動媒體系會定期舉辦名為『IMD Brownbag Series』的分享會,讓不同學科背景的同事交流,有助培養出一種對跨學科學習的環境,啟發大家的好奇心,讓我們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獲益。」

李博士在剛過去的12 月中旬獲得研究資助局的一筆新撥款,資助一個他與德國學者合作的項目,是跨學科研究與合作在浸大土壤上茁壯發展的又一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