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關於關係的—文潔華教授在浸大的教學歷程

2022年3月28日

人文學講座教授兼電影學院總監文潔華教授服務浸大30多年,培育過不少人才,最大的感受是「教育是關於關係」。她說:「在浸大工作了這麼多年,最豐盛的收穫就是與學生建立關係,而且是延續一生的關係。」

 

文教授曾在不同崗位服務,當中教學給她帶來最大的滿足。她認同老師不僅教授知識,還啟發學生生活的靈感。她說:「浸大的師生比例很適中,雖然校園不大,反而有利我們與學生建立緊密的關係,這關係甚至延續至畢業之後。」

 

緣起人文學

 

人文學課程是文教授在浸大的第一個家。課程於1990年創辦,她於1991年起任教,一教便26年。文教授主要教授哲學、比較文化和性別研究,課堂上就不同議題討論甚至爭辯是尋常事,也因此促進了師生之間的了解,為彼此關係奠立良好的基礎。「我與最初幾屆的同學年紀相近,正在經歷他們將要面對的人生不同階段,如事業上的掙扎、婚姻與家庭等,所以和他們的關係也特別要好。」

 

連續14年,文教授都會在暑假帶同學生到北京參與為期兩星期的交流工作坊,為他們的青蔥歲月作見證。文教授表示,即使畢業多年,同學們仍然維持每年春節在她家中團拜,生日與她慶祝,彼此熟絡親切如家人,同喜同悲。她回想起三位女同學差不多同期出嫁,相約在她家中舉行婚前派對;一位同學為了有學習障礙的兒子,放棄如日方中的媒體事業,重回校園修讀特殊教育;念及某位同學最近經歷喪夫之痛仍堅強樂觀,文教授更不禁難過起來。這點滴的分享,令她與同學的關係更親密。她說:「他們每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也很願意分享,彼此學習。」

 

不平凡的舍監生活

 

文教授自2010年起兼任宋慶齡堂的舍監,與宿生一起生活、同行,關顧他們的成長。七年半下來,她與宿生建立了不一樣的關係,甚至有同學跟她的關係,較與自己學系的老師還要親近。她說:「宿生會來我家吃晚飯,一起聊天至深夜;宿生遇到不愉快事情,會找我幫忙、傾訴,我還要處理各種各樣的奇怪個案,回想這段日子真的很難忘。」 

 

文教授更與一群駐舍學長成為了好朋友。駐舍學長是舍堂的學生領袖,輔助舍監為宿生帶來豐盛的舍堂生活。他們一同經歷了許多事情,包括2014年的雨傘運動,駐舍學長們更視她為母親,因此即使畢業多年,仍與文教授保持緊密聯絡,與她分享人生每個重要階段。

 

知性上的滿足

 

除了本科生,文教授亦有教授研究生,並曾在2014至2017年間擔任研究院行政副院長。她表示與研究生有較多在學術上的分享、討論和知識交流,為她帶來知性上的滿足。

 

她說:「我從事性別研究,在『媒體中的性別和性取向』一科中,研究生來自不同國籍,在討論的過程中有很大得着,他們的經歷或會挑戰到我們一貫認識的理論,為推動理論不斷精進提供了空間和生活基礎。」

 

看見年輕人的熱血

 

文教授於2017年起轉任電影學院總監,策劃並推動「環球螢幕演技藝術」學士(榮譽)課程。最難忘甄選學生的情景,每每受同學對演戲的熱誠和決心感動。「每個來面試的同學都是一塊未經雕琢的玉,一個不平凡的生命,外表不是最重要,關鍵是他們心中是否有一團火。」

 

文教授欣賞這個課程的學生,看着他們接受批評,在走路姿態、說話技巧、角色代入方面不斷在進步,令她大感滿足。

 

在疫情肆虐下,師生都在網上見面,關係或會疏離,但文教授相信只要願意花時間相處,必能發現學生精彩的一面。她說:「到了今天,昔日的學生還不時跟我見面,確實能讓我飽滿地感受到當老師的重量,令我三十多年的教學生涯無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