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從經歷與想像出發

2023年8月28日

20230719_Dr Gabriel Tsang_CPRO1060_r 20230719_Dr Gabriel Tsang_CPRO1060_r
曾繁裕博士藉文學創作來抒發內心與處理思緒,以文字描繪現實,記錄對當代生活的觀察,引人反思。

 

從單戀女生、到思考科技發展對人類文明的影響,以至探討生活議題,中國語言文學系助理教授曾繁裕博士藉文學創作來抒發內心與處理思緒,以文字描繪現實,記錄對當代生活的觀察,引人反思。

受現實觸動而創作

「寫作於我,就像是對我不同人生階段的總結。」曾博士中學時暗戀鄰班女生,於是開始執筆寫新詩與日記來記錄日常點滴,繼而書寫不同類型的作品,更獲得青年文學獎與徵文比賽冠軍等肯定,自此對文學寫作產生興趣。

曾博士的創作充滿現代與香港特色,同時亦重視文學技巧和創意,作品引人深思細味。他大學三年級時出版的第一部小說《日日》回望青少年幻想中的愛情,之後他在中學任教,便運用校園內外的人物故事作為藍本,寫了《低水平愛情》與《無聲的愛慾與虛無》兩部小說。他表示:「寫小說初期,我嘗試將自身的經歷融入作品,並想像不同處境中可能發生的情況,創作虛構的角色來表達自己觀察到的事。」

他續道,除了在周遭的現實找尋寫作素材,作家亦可從不同角度來理解事物、多讀世界文學作品,以及汲取其他學科領域的知識,以充實自己的視野,從而更投入角色的世界。他在英國修讀比較文學博士學位時,傳來人工智能程式「AlphaGo」撃敗人類頂級圍棋高手的消息,令他十分震撼。這觸動了他創作科幻小說《後人類時代的它們》,反思現代人類文明與科技發展的關係。他的最新作品是小說集《三》,收錄了他十年來共25篇短篇作品與散文。

藉文學抒發內心

曾博士最近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舉辦的「第十七屆香港藝術發展獎」頒發藝術新秀獎(文學藝術),表揚他在文學藝術方面的成就,以及對推廣香港文學發展的貢獻。除了小說,曾博士的創作類型還包括新詩、散文和評論。

曾撰寫多篇影評文章的曾博士以電影分類作比喻,形容小說如同劇情片,而散文則像記錄片。他認為,小說或劇情片能夠扣人心弦,在於作家或導演能否運用想像力,將觀察到的現實還原在虛構的環境;散文大多數是將生活記錄到文字裡。他說:「由於寫散文是記錄真實的事,我會特別留意現實各種細節,令文章層次更豐富。這過程激發我思考,亦有助創作小說時寫出更立體的角色與更貼近現實的情節。」

曾博士於2021年加入浸大,既是作家,又是學者,更身兼教學與文學雜誌編輯工作,多重身分相得益彰。他表示,從事學術研究注重對文學的鑑賞眼光,而文學編輯則講究分辨稿件高下的能力,兩者均需要慎思明辨的態度,同樣有利於文學教育與推廣。

在現今人工智能生成文章的時代,曾博士坦言要推廣香港文學面對挑戰重重。他關注到科技急速發展會如何影響人類看待文學與文字,同時深信人類文學創作仍有無可取替的價值。他說:「人工智能或可產生有文學修辭技巧的文章,但人們始終會渴望真實及有親切感的作品。創作和人生緊密連繫,文字寫作能讓我們抒發內心和追求個人進步,是一種讓我們實現自我價值的重要媒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