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27日
一年級學生李念情在中學時沒有修讀資訊及通訊科技的科目,未曾想過自己很快便能學會編寫程式。現在,她希望可以應用所學的電腦技能,研發能改善人們身心健康的方案。
她說:「我一直對醫療健康課題深感興趣,隨着健康科技的進步,我十分希望了解創新可以怎樣改變未來的醫療發展。」
念情是創新醫療及社會健康社會科學學士(榮譽)/ 理學士(榮譽)課程首屆學生之一。這個跨學科課程於2022/23年開辦,培育學生成為醫療與健康領域的未來領袖,通曉醫療和社會健康知識,並且能夠融會貫通不同學科,以及掌握創新科技。
醫療領域的創新
人口老化導致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大增,是香港急需應對的公共衞生挑戰之一。此外,要應對全球未來十年面臨的衞生挑戰,如遏止傳染病和應用新技術等,必須整合多個領域的知識,以開拓創新和綜合性的解決方案。
協理副校長(本科課程)兼計算機科學系教授張國威教授表示:「數碼轉型的浪潮已推展至各行各業,包括醫療健康業界,令香港對兼具醫療健康和科技知識的專才需求上升。由於我們的未來與科技發展息息相關,這個跨學科課程着重創新,學生需精於學習和構思創新意念,並掌握如何運用新科技。」
課程主任兼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副教授黃雅君博士說:「醫療健康領域的新興科技造就了前所未有的機會。這個課程旨在培育能夠運用科技提升健康的創新人才,迎合社會所需。來自不同背景的學生,只要對醫療健康課題有興趣,都可以報讀這個課程。」
運用新科技促進人類健康
課程由社會科學院和理學院的老師合作設計,教學内容涵蓋不同學科,並且為學生提供體驗式學習。課程第一年以核心科目為主,學生透過修讀「全球挑戰」一科,學習可持續發展等重要的全球議題,並運用跨學科方案去解決難題。他們又會在「創意電腦計算」科目學習程式設計的技巧,合作設計互動應用程式。
學生會在課程第二年學習人工智能和大數據分析應用、醫療與社會康健領域的使用者體驗規劃、公共衞生,以及創業培訓等,之後可選擇專修「健康及社會康健」或「健康技術和醫療資訊學」。
黃博士表示,「健康及社會康健」專修讓學生掌握多元化知識,將來可投身企業健康、營養與保健、研究和社會創新等行業。修讀「健康技術和醫療資訊學」的學生則可從事健康資訊學、健康數據分析,以及研發健康科技等專業。
念情希望能更深入了解健康、社會康健和科技議題,讓她在未來從事相關的研究工作。她亦積極尋找實習機會,把課堂知識付諸實踐。她說:「對於醫療健康研究的濃厚興趣,驅使我了解科技的應用如何能提升人類健康。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能夠應用所學知識來貢獻社會,幫助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