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時代的圖書館與知識創造

2023年5月30日

20230510_photo_chrisChan_highres-00023_r1b 20230510_photo_chrisChan_highres-00023_r1b
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偉程主導圖書館的空間改善工程,項目將調整圖書館的藏書量、改善不同樓層的暢達程度,以及擴充學習空間。

 

當香港浸會大學圖書館館長陳偉程談到由他主導的圖書館空間改善工程時,總是熱情滿載,充滿感染力。他從小受家庭薰陶愛上閱讀,在大學專修歷史和政治。他的母親同樣在圖書館工作,曾於香港英基賽馬會善樂學校擔任圖書館員多年,現任職於澳洲國立圖書館。

2023年是偉程加入浸大的第15年。他興趣廣泛,熱愛分享知識,多年來對浸大社群卓有建樹。他在2008年出任浸大資訊服務圖書館員,負責策劃和主持工作坊,教導讀者使用圖書館服務。2022年,他獲委任為大學圖書館館長,現時正推展圖書館的空間改善工程。這個項目將調整區樹洪紀念圖書館的藏書量、改善不同樓層的暢達程度,同時擴充學習空間。圖書館的六與七樓已於5月15日開始關閉進行改裝工程,計劃於2024年重開,帶來全新的優化學習空間。

偉程說:「在調整館藏方面,倘若一本書在10年內都沒有被借出,它便有機會從藏書中移除,當然亦會考慮其他因素。圖書館現時的藏書量遠超過本身設計的館藏空間,我們的目標是從80萬本藏書中移除25萬本。調整館藏不僅是移除書籍,更重要是達至符合浸大現時所需要的藏書規模,並支援大學在跨學科教學的發展。」

隨着印刷書籍用量減少,圖書館使用者對電子資源的需求逐步上升。為推動浸大師生創造與分享知識,圖書館將加強發展電子資源和支持開放存取。2003年《關於開放存取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知識的柏林宣言》倡議在網上發表研究成果,讓讀者免費並無障礙地閱讀論文。

偉程續說:「浸大走在制訂開放存取的協議前沿。我們將目光放遠,為研究人員提供支援,協助他們透過劍橋大學出版社等著名出版商,出版可以免費開放存取的著作。由於沒有了收費這道障礙,讀者下載量增加,研究亦發揮更大影響力,令各參與方都成為贏家。」

將圖書館單純定義為一個收藏書籍的空間是過時的觀念。對偉程來說,圖書館不止是一個知識庫,它還為學生在繁忙的學習生活之外,提供一個寧靜的空間。當被問及現代圖書館員的角色,他分享了一位備受尊崇的思想領袖兼圖書館學教授的話,其工作於今天尤其有意義:

「圖書館員的使命是藉着促進社區的知識創造,以改善社會。」

(R. David Lankes,《The Atlas of New Librarianship》)

偉程亦破解了一些關於圖書館員的「迷思」。他說:「要在2023年這個世代成為一名出色的圖書館員,性格沈靜內向是行不通的。你要積極主動地聯繫他人,去建立關係。常常有教授轉介學生到圖書館,直接跟我說他們要尋找的研究資料 。我還記得一個社會科學院一年級學生,她是一個很出色的圖書館使用者,後來成為其專業領域的副教授,在美國一所著名大學任教。知道自己能夠在培育下一代人才方面發揮作用,令我感到很欣慰。」

那麼,這名圖書館員目前的書單裡有什麼?「我喜歡所有題材!非小說類方面,我正在看《Prisoners of Geography》;科幻小說就在看《The Player of Games》和《The Three-Body Probl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