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8日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慢性肝病的主要成因之一,全球約32%成年人受影響,但現今仍未有有效藥物治療非酒精性脂肪肝炎。浸大領導的一項研究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潛在療法。
研究團隊發現,一種在人體腸道產生的膽汁酸「豬去氧膽酸」(HDCA)能減少肝臟的脂肪積聚和發炎。研究亦顯示,HDCA通過重整有益腸道細菌的群落,影響腸道和肝臟之間的代謝互動。研究結果已發表於著名科學期刊《Cell Metabolism》。
這項研究由中醫藥學院署理院長兼中醫系統生物學講座教授賈偉教授領導,他表示:「我們的研究在理解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理生理學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並為治療提供潛在的新方向。」
研究團隊發現,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HDCA水平比非患者低,繼而進行一系列對照實驗,以評估HDCA的潛在治療作用。
團隊把HDCA餵飼給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小鼠模型,為期八星期。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HDCA明顯減少了這些小鼠過多的脂肪滴,並改善其肝臟發炎、口服葡萄糖耐受性,以及胰島素敏感度。結果還發現,HDCA顯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症狀,以及二型糖尿病和胰島素耐受性等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風險因素。
研究人員注意到,HDCA並非直接以肝細胞為標靶,從而發揮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的治療作用,因此假設HDCA令腸道微生物群產生變化,或有助舒緩非酒精性脂肪肝。他們進一步研究發現,HDCA為人體腸道的核心微生物群「狄氏副擬桿菌」提供有利的生長環境,該細菌會調節脂肪酸代謝及肝臟膽汁酸的合成路徑。
浸大研究人員將在內地進行一、二期臨床試驗,以評估HDCA對脂肪肝和二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和療效。
賈教授表示:「研究突顯了腸肝代謝軸在疾病管理的關鍵作用。我們希望HDCA的研究結果,以及在內地進行的臨床試驗,能為脂肪肝和脂肪性肝炎的治療提供更多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