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店保育:由藝術插畫到數碼化模型

2023年9月28日

走進一個白色為主的展覽館,呈現眼前的是一個極具未來感的樓盤展示廳,入口處放了很多設計精美的售樓書,由一位虛擬地產銷售員簡介項目詳情,介紹銷售中的老店。參觀過後,若對那些老店有興趣,你可以即場簽訂一份臨時買賣合約。從此,你便成為那家老店的點雲數據擁有者之一。

這個化身為「寓延地產代理」項目的多媒體藝術展於9月份在中環藝穗會舉行,由浸大視覺藝術院助理教授兼知名插畫家黃詠珊(飛天豬)聯同浸大視覺藝術院研究助理教授兼數碼建築藝術家陳家智負責統籌和創作。他們運用三維立體掃描技術和人工智能科技,為香港多間老店鋪製作虛擬「三維點雲模型」(point cloud model),細緻地記錄店鋪的外觀和內裡的空間,讓公眾從不同角度觀看,藉此喚起大家對老店鋪及社區保育的關注。

黃詠珊表示,這個項目的緣起早於2015年。當年她為深水埗棚仔布販創作第一幅寫生,並將它送給店主作為掛畫。其後她的插畫吸引了地產發展商的興趣,希望將她的畫作轉化成售樓書,她才意識到原來老店的懷舊情懷也可以具有商業價值,兩者可以同時並存,也成為她進行舊區老店保育的契機。

為老店製作三維點雲虛擬模型

黃詠珊和陳家智多年來走訪了10家在香港經營數十載的老店鋪,包括上環雜貨鋪「朱榮記」、石硤尾米行「成興泰糧食」、油麻地茶餐廳「美都餐室」等,透過文字、插畫和錄像記錄店鋪的空間和故事。他們教導店家運用三維拍攝儀器,按他們日常活動的軌跡,以第一身視覺為店鋪進行360度立體掃描。浸大團隊之後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將掃描收集的數據重塑成「三維點雲模型」,建立網上數據庫,並開放予公眾瀏覽。

陳家智說:「『點』(point)是幾何最基本的組成部分,點成線,線成面。我們為店鋪進行立體掃描,藉此方法『量化』回憶,再將每間店轉化為200至400多萬個點的虛擬形態,以數碼化形式保存空間和回憶,重新呈現老店的面貎。」

透過「樓花預售」活動反思保育意義

這次展覽最特別的元素,是以「樓花預售」模式,將每間老店的「三維點雲模型」的「點」分拆,向公眾「預售」。購買「樓花」的人士可得到一張「臨時買賣合約」,將來當老店搬遷或結業時,便會獲得印有該店三維點雲的紙本記錄作為留念。

黃詠珊希望透過這個結合藝術與數碼化的創作,為大眾對社會現象帶來一些反思。「香港人很喜歡買樓,許多商業性的樓盤廣告往往是人們對美好生活想像的投射。然而,這個仿照樓盤出售的項目,卻是恰恰相反。」她說。「當老店搬遷或結業後,寓延團隊才會寄出《店舖點雲錄》的其中幾頁給買家,代表買家可以「收樓」了,但同時也意味著該老店實際上已經消失。」她希望讓買家思考,到底希望早日「收樓」,還是想老店繼續保存下去,從而探索老店保育的議題。

此計劃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也是「信言設計大使資助計劃」的種籽資助項目,網址為 www.fore-see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