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團隊創新工具保貓隻健康 於院長盃創業大賽BIG 9.0奪冠 

2024年8月30日

「FIP Analyzer (theFIPA)」團隊開發了一套網上演算法,專門診斷貓傳染性腹膜炎(FIP)── 一種難以診斷的疾病。(左起)Vishal Ginni,Imane Malki,陳芊熹,李玉欣,陳朝燕。 「FIP Analyzer (theFIPA)」團隊開發了一套網上演算法,專門診斷貓傳染性腹膜炎(FIP)── 一種難以診斷的疾病。(左起)Vishal Ginni,Imane Malki,陳芊熹,李玉欣,陳朝燕。
「FIP Analyzer (theFIPA)」團隊開發了一套網上演算法,專門診斷貓傳染性腹膜炎(FIP)── 一種難以診斷的疾病。(左起)Vishal Ginni,Imane Malki,陳芊熹,李玉欣,陳朝燕。

 

隨着本港飼養寵物的人數日益增加,寵物友善的概念亦漸趨普及,寵物健康對於主人而言更是至關重要。有見及此,數名來自浸大的年青創業者決心透過科技守護貓隻健康。

由中醫藥學院、理學院及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組成的「FIP Analyzer (theFIPA)」團隊,開發了一套網上演算法,專門診斷貓傳染性腹膜炎(FIP)── 一種難以診斷的疾病。

這套演算法之所以出現,源自於創辦人陳芊熹Tracy的一段親身經歷。正在修讀中藥學學士(榮譽)學位課程的Tracy,她的愛貓曾經患上FIP,並發現相關的診斷和治療選項都十分有限。她對守護愛貓的決心,促成了theFIPA的誕生。

Tracy回憶當時情況:「牠就像我的寶貝兒子,當確診FIP這種嚴重且容易致命的疾病時,我實在十分驚恐和沮喪。」驀然回首,她卻有所領悟:「面對挑戰的當下,必然會困難重重;然而當事過境遷,我們便慢慢明白到這次經歷的意義和價值。」

團隊研發能在家居使用的網上診斷演算法,既簡化了 FIP 檢測,又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和效率。隊員之一、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理學碩士畢業生陳朝燕協助管理有關數據,將其用於訓練可以預測貓隻感染FIP的模型,使其準確度達到逾95%。另一方面,他又將模型放到Microsoft Azure平台,方便使用者提交貓隻血液報告、簡化診斷 FIP的流程,確保寵物及時獲得治療之餘,亦減輕了獸醫和主人的負擔。

憑着這套診斷演算法,他們在院長盃創業大賽BIG 9.0總決賽中脫穎而出,贏得港幣 12,000 元獎金,並將會代表浸大參加在葡萄牙舉行的網絡高峰會。

 

團隊由中醫藥學院、理學院及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組成。 團隊由中醫藥學院、理學院及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組成。
團隊由中醫藥學院、理學院及工商管理學院學生組成。

 

當被問及這支隊伍最初如何組成時,工商管理學生 Imane Malki 直言是純屬偶然,形容這是「人際網絡力量的最佳證明」。這背後的原因很簡單──五名隊員事前都互不相識,全賴Tracy穿針引線, 將不同背景的學生聯系在一起,共同創立這個團隊。想不到在機緣巧合之下,theFIPA所擁有的多元化背景及專業知識,成為了他們最寶貴的資產。

事後回望,任何跨學科合作中,溝通毫無疑問會構成挑戰,尤其在專業用語的運用上。由於各項領域都有其獨特的用語,團隊為此亦費盡心思,務求盡可能減少誤解。當 Tracy 提出其願景和構思時,負責技術方面的成員亦需要將其轉化為實際功能。透過正修讀數學及統計理學士的Vishal Ginni對於網絡開發和創業思維的貢獻、工商管理學士畢業生李玉欣識別潛在威脅和機會的洞察力,再加上每名成員的耐心和適應力,讓團隊得以跨越學科及時區,通力合作。

現時,theFIPA正處於Beta測試階段,正與本地獸醫診所合作,以改善診斷工具的功能。待他們在市場佔有一席之地後,團隊便計劃擴展其診斷演算法,以涵蓋更廣泛的動物疾病。為此,他們作出堅定承諾:「放眼未來,我們的願景遠不止於FIP 和貓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