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31日
香港有不少歷史悠久的老店,伴隨歲月見證着無數人的故事,交織出一幀幀文化畫卷。浸大互動媒體系早前首次與中環街市合作,讓學生利用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AR)等科技,創作動畫和互動作品,呈現傳統老店的故事,並於5月11日至6月16日在中環街市舉行名為「滴~噠:歲月迴響」的展覽,向大眾推廣香港文化。
中環街市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街市,經活化保育後容納不少饒富香港特色的店鋪。修讀「移動定位敍事與遊戲設計」科目的16名浸大學生,到中環街市訪問「阮氏洋服」、「甄沾記」和「雅俗共想」三家店鋪的負責人,並從店舖發掘靈感,設計配合現場的AR作品。
互動媒體系高級講師、傳理學學士(榮譽)電影主修(動畫及媒體藝術專修)課程主任蘇慧怡女士任教該科目,她表示:「該科目教授學生因應特定的情境,運用不同媒介來進行創意敍事。學生透過體驗式學習,更深入了解香港的文化與歷史,並藉着與中環街市合作,豐富他們的學習體驗,更讓學生的作品走進社區,與公眾接觸。」
展覽結合歷史、文化、藝術與科技,並加入互動元素,讓參觀人士投入其中。參觀者先在中環街市入口領取展覽指南和「滴~噠」手錶,再用手機掃描錶面圖案,便可欣賞虛擬展品。另外,參觀者還可以在不同位置掃描展覽指南上的二維碼,體驗現實場景與虛擬動畫結合後,所呈現的展覽效果和參與互動遊戲。
三年級學生何志鵬與組員訪問了香港回歸祖國前為駐港英軍訂製洋服和蘇格蘭裙的裁縫店「阮氏洋服」,認識到蘇格蘭格紋(Tartan)象徵不同地區的特色。他們的作品《格.遊 Tartan.walk》以AR方式呈現裁縫專用的人型模特兒,介紹蘇格蘭格紋的有趣歷史,並展現「阮氏洋服」成功註冊具有香港特色的格紋。志鵬說:「在創作過程中,我們根據中環街市的場地、人流等實際因素來改良設計效果,從中學習到如何平衡設計者與用家體驗。」
何天恒同學與組員同樣以蘇格蘭格紋為靈感,創作出互動遊戲《王位之謎》,藉着三個家族爭奪王位的虛構故事,展現不同格紋的獨特之處。天恒說:「今次是我們首次與校外夥伴合作的項目,從構思故事、設計用家體驗以至修復技術錯誤等過程中,我和組員均對細節一絲不苟,領略到不同階段的創作體驗。」
雜貨店「雅俗共想」收藏大量香港舊物,施欣欣同學與組員發現店鋪藏品中有不少招財貓,於是利用AR技術將招財貓變成巨型動畫作品《願望和鬍鬚》,在中環街市的正門入口展出。欣欣表示:「當我們看見作品從構思到終於實現的一刻,真的非常難忘。全賴AR技術,我們的創作不再局限於在電腦螢幕上呈現,而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與人互動。」
黃佩珊和于樂瑤同學則在訪問百年老店「甄沾記」時,遇到一名顧客特意前來為移民海外的祖母購買椰子糖,因而觸動她們設計作品《糖盒回憶》畫出婆孫的故事,連結兩代人的回憶。
蘇慧怡女士認為,這項目讓年青創作者透過親身收集故事,從自身感受出發設計作品,將香港歷史與文化重新詮釋。對於AR技術的應用,她表示:「在展覽中運用AR有一定限制,但勝在能將想像的事物與現實生活結合。AR在創造文化及互動體驗的潛力龐大,相關技術在未來將會繼續優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