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與經濟學的跨學科對話

2025年4月30日

於校園舉辦的「維度之外」展覽,探索藝術與經濟之間的聯繫 於校園舉辦的「維度之外」展覽,探索藝術與經濟之間的聯繫
於校園舉辦的「維度之外」展覽,探索藝術與經濟之間的聯繫

 

當藝術遇上經濟學,會產生甚麼效果?逾250名浸大視覺藝術與工商管理學生在一項創新的跨學科學習活動下獲得啟發,透過不同形式的藝術創作探討經濟議題。

於校園舉辦的「維度之外」展覽,探索藝術與經濟之間的聯繫,展出工商管理學院和創意藝術學院轄下的視覺藝術院學生的創意作品。展覽於4月10至15日在賽馬會創意校園舉行,由兩所學院與學生事務處轄下的拉闊文化計劃合辦,九名視覺藝術學生亦參與展覽的策劃工作。

參觀者可體驗七個由修讀「體驗設計」課程的學生創作的互動裝置,闡釋複雜的經濟學概念並回應社會議題。展覽亦展出「宏觀經濟學」課程學生的部分作品,他們運用多種藝術媒介創作,反思快樂、社群福祉、社會連繫、繁榮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等主題。

工商管理學院學生在舉行展覽前參加了工作坊,學習如何利用錄像、歌曲創作、攝影和繪畫等藝術媒介,把經濟元素滲入創作之中。學生亦與社區建立聯繫,訪問不同背景的人士,了解他們如何受經濟轉變所影響。

Out-of-the-Curve-3 Out-of-the-Curve-3

(由左至右)視覺藝術學生葉澤豪、許樂希和鄧蕙珊藉着混合媒介裝置作品《永》,探討花卉與花店的關係。由於盛開的花朵往往被減價發售,學生們將減價花朵製作成乾花包,為花朵延續第二生命同時,冀引發觀眾反思生命的價值。

 

Out-of-the-Curve-4 Out-of-the-Curve-4

在互動裝置作品《一個故事,一個思念》,視覺藝術學生張心妍(左)、黃綽恩(中)和廖卓琦(右)將紅豆與思念之情連繫起來。參觀者可在木牌寫下個人故事,紀念心中惦掛的人,然後用繩子穿起紅豆與木牌。學生們表示:「思念有其價值,但並非可以用金錢來衡量。我們希望觀眾透過體驗這作品,探索思念的情感。」

 

Out-of-the-Curve-2 Out-of-the-Curve-2

工商管理學生Gigi Wong的音樂作品《你》講述人生總會遇上低谷,比喻經濟周期的收縮期。她說:「經濟周期有升有跌,正如我們在日常生活也會經歷各種波折,我認為將負面情緒抒發出來,有助我們走出逆境。」她坦言身為工商管理學生,首次作曲並不容易,不過能夠用藝術方法來表達經濟學概念,讓她感到新穎又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