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30日
浸大與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及浸大深圳研究院攜手合作,在深圳成立「人文及社科研究基地(深圳)」,並於3月15日於深圳虛擬大學園區正式揭幕,標誌着浸大在促進大灣區跨境合作與知識創新方面邁出重要的一步。
揭幕儀式由浸大校長衞炳江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香港中國學術研究院院長黃平教授、浸大副校長(研究及拓展)呂愛平教授、文學及社會科學院院長黎永亮教授、副院長(研究)楊春教授,以及浸大深圳研究院院長張曉明教授共同主持。該儀式邀得政府官員、多所大灣區重要大學的人文與社科領域的領導學者與嘉賓出席。
黎永亮教授表示:「這個基地的成立,實在是浸大長遠發展策略的一個重要里程碑。它不僅深化了我們與大灣區的聯繫,更為學術與產業之間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並於區內打造一個跨學科研究中心。」
這個嶄新的平台打破了學科之間的藩籬,通過結合浸大充滿活力的學術文化、中國社科院權威的研究設施實力,加上深圳的戰略位置優勢,目標是成為數字管治、文化創新、人工智能與社會發展等多個領域的創意發源地。
對於楊春教授來說,這個研究基地讓她可以將多年來聚焦經濟地理學的研究工作,帶到了區內研究領域的前沿。她解釋道:「我目前的研究重點在於大灣區的產業演變與數字轉型議題,這個基地讓我們有更大的平台開展跨境合作,推動聯合研究項目,並與政策制定者及行業領袖建立交流的網絡。」
研究基地的設計充分反映出前瞻性思維——由學術交流、學生參觀、工作坊以至聯合出版,都是其整合策略的一部分,以推動根植中華、放眼全球的人文及社會科學研究。楊教授強調,該基地可促進跨學科對話:「透過與國際及內地學者定期舉辦工作坊,我們不僅能夠將大灣區的經驗引入全球討論,同時也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具影響力的政策建議。」
對年輕學者而言,該研究基地更是一扇開啟無限可能之大門。研究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環境監管與智慧城市的宋俊博士表示:「它讓我有機會接觸到志同道合的網絡專家,加快創新應用的步伐。它的跨學科性質,正好與我解決複雜城市議題的研究路徑不謀而合。」
專注於人口老化與聽覺退化研究的邵晶博士,也將基地視為轉化研究的重要一環:「它提供了實驗室空間與場地支援,這對我研究說普通話的老年人非常重要。它更讓我與粵滬地區的醫療機構與產業夥伴連繫起來,使我更容易將研究成果轉化為實際應用。」
黎永亮教授亦強調,這項計劃能順利啟動,反映出文學及社會科學院師生的積極參與與學術素養:「他們的熱情和卓越的學術成就對這項計劃的形成起了很大的作用,他們不僅推動了學術的發展,也幫助我們建立了一個跨區域的強大知識生態系統。」
展望未來,浸大期望這個基地能成為一個持續演變的樞紐,吸納全球人才、深化區域融合,並應對當代複雜挑戰。黎教授總結道:「我們致力於建立一個知識共享與創新並重的生態體系,以推動全球相關的研究議程。我們未來的工作將持續發揮合作、學術卓越和社會影響力,並以這些關鍵要素為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