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勵學生學習  迎接未來

2025年6月30日

 

陳黎教授以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誠,並培養他們的創意。 陳黎教授以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誠,並培養他們的創意。
陳黎教授以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誠,並培養他們的創意。

 

計算機科學系教授陳黎教授回想當年初執教鞭,首次與學生見面時,心裏萬分緊張,戰戰兢兢。她說:「我真的緊張到不敢直視學生!」

轉眼間,她在浸大已任教16年,教學資歷豐富,授課時充滿熱誠、從容不迫。她歷年來教授了 14 個課程,包括六個她參與設計的新課程,涵蓋的主題非常廣泛。她不僅對教授主題的內容瞭如指掌,更能激發學生思考、自主學習和發揮創意。

陳教授的傑出教學表現,是浸大一直以來提供優質教學的典範。她今年獲頒「校長傑出教研人員表現獎」傑出教學表現獎,表揚她對教育的熱忱。

以研究豐富教學  啟發創意

陳教授以創新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追求學問的熱誠,並培養他們的創意。在她設計的「人機互動 」課程中,陳教授採用以研究豐富教學的方法,將自己的研究發現融入教材。

她表示:「這個課程的重點,是使用者與電腦互動的不同方式,以及如何重新設計用戶介面,以提升系統的無障礙功能。為協助學生評估介面的可用性,我引入了一個實驗,追蹤使用者與不同介面互動時的眼球活動。」

透過把課堂與研究和實質發現互相結合,學生能夠從使用者的角度,了解到何謂好的介面,並培養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

陳教授亦安排學生設計新的流動電話介面和原型。學生走進社區,訪問實際用家,了解他們在使用智能電話時遇到的困難,然後改良介面,以更加切合用家的需要。陳教授說:「在課程中融入服務學習元素,能提升課堂的互動性,同時培養學生應對社會所面對的實際問題的能力。」 

她相信引導本科生認識研究過程,有助他們為未來作更好的準備。她說:「近年科技快速發展,凸顯人類創意的重要性。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讓學生懂得運用最新的資訊和技術,創造嶄新的解決方案。」

陳教授會因應學生的特質,包括背景、學習動機和知識水平來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自行探索感興趣的研習項目。 陳教授會因應學生的特質,包括背景、學習動機和知識水平來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自行探索感興趣的研習項目。
陳教授會因應學生的特質,包括背景、學習動機和知識水平來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自行探索感興趣的研習項目。

 

對學生影響深遠

除了本科生,陳教授還教授、指導和支援碩士生和博士生。她會因應學生的特質,包括他們的背景、學習動機和知識水平,制定教學策略,讓學生自行探索感興趣的研習項目。

另外,她在設計新的跨學科課程,包括「計算機科學理學士(榮譽)——數據與媒體傳播專修」和「人工智能與數碼媒體理學碩士」課程扮演重要角色。兩個課程均由理學院與傳理學院共同開辦,旨在培養能在數碼時代發揮所長的跨學科人才。

陳教授積極提升自己,於教學上不斷求進。在教學生涯初期,她向系內的資深同事虛心請教在教學上的成功秘訣和心得。她又參加為教學人員而設,分享如何提升學生學習質素的工作坊。

最重要的是,她聆聽學生的回饋,推動自己不斷優化教學方法,並製作合用而且充滿趣味的教材。她說:「同學對運用科技和人工智能有很多不同體驗,而且每年都有所改變。我嘗試先了解學生的需要和興趣,再想辦法鼓勵他們學習新知識。」 

陳教授的學生即使已畢業多年,仍深受她的教導所影響,不少舊生都成功將所學的知識應用至實際工作。談到教學所帶來的滿足感,她說:「看到學生的成長,我感到非常欣慰,知道自己確實為他們帶來了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