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潛專注,領導傳統中醫藥邁向智慧化步伐

2025年6月30日

 

作為浸大中醫藥學院首位女院長,李敏教授多年來潛心追求學術卓越、守護臨牀、拓展科研,逐步肩負起領導的位置。這不僅反映同事和同儕對她的信任,更是她對中醫藥的信念與堅持的體現。

李教授的學術足跡凡40載,長期鑽研神經退行性疾病,包括阿茲海默症與柏金遜症的中醫藥治療和研究。她指出:「透過平衡陰陽、疏通氣血、補養臟腑,中醫不僅能固本培元、改善患者體質,更能有效緩解使用西藥的副作用。」由她帶領的研究團隊多次獲國際發明獎項肯定,亦成功爭取多項大型研究資助,推動中西醫協作進一步落地。她期待衝破現有「治已病」的框架,將中醫「治未病」理念融入現代防治體系。

今年4月起,李教授出任浸大中醫藥學院院長一職,她堅定地表示:「我認為學院的首要任務,是抓住這個新時代的風口,通過整合教學、科研與臨床資源,串聯校友網絡與行業合作伙伴,趕上中醫藥邁向智慧化的步伐。」

李教授強調,未來中醫藥的發展,並不是要取代人類,而是達至「人」與「科技」的平衡與互補,結合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創新科技,培養具國際視野、跨學科能力的中醫藥「通才」,讓傳統中醫藥這個「以人為本」的行業生生不息。

隨着香港首間中醫醫院將於今年12月起分階段投入服務,並由浸大負責營運,李教授相信這是中醫藥界發展的一大契機。她預期:「未來社會對中醫藥人才的需求將更殷切,這不僅為學生創造更多實習與就業機會,也有助提升他們臨床辨證的實戰能力。」

身兼研究、教學與行政多重職責,她如何自處?她笑言,晨跑是她的祕訣:「我每週會晨跑兩三次。跑步如行醫,要專注、節奏穩。」她連續兩年在香港馬拉松中完成10公里賽事,並把這股韌力帶進研究與管理中,應付各種紛至沓來的挑戰。

她以清代醫學家程仲齡在《醫學心悟》中的一句話,寄語學生:「思貴專一,不容淺嘗者問津;學貴沉潛,不容浮躁者涉獵。」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她希望下一代的中醫藥專業人員仁心仁術、力求卓越,走出屬於自己的醫道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