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項目接通聾人和健聽社群

2025年10月31日

當計算機科學三年級學生Dalal Ismatbanu Junedbhai(Ismat)了解到聾人與健聽人士在溝通時所面對的挑戰時,她想出一個創新的解決方案。為證明這個意念是否可行,Ismat與商業計算及數據分析四年級學生 Asma Mohammad,以及工商管理(經濟及數據分析學專修)畢業生Kartikay Dhar,組成初創團隊「Sign Language Make Easy(SLME)」,研發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智能眼鏡系統,拉近聾人與健聽社群的日常聯繫。

SLME團隊最近於「數碼港‧大學合作夥伴計劃(CUPP)」,在來自本地12間大學共約50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獲得港幣10萬元的初創種子基金。這筆資助將協助團隊把系統原型轉化為實際產品。

Ismat表示:「整個構思源自深宵時分冒出的念頭,現在我們正努力把它實現。目前聾人社群在日常生活中仍面對不少挑戰,例如在商業交流活動上,或與醫護人員互動時都會遇到溝通障礙。我們希望可以更有效地與聾人社群溝通。」

滿懷熱誠的團隊,以建設無障礙環境及促進社會共融為目標,並相信自己有能力帶來改變。Kartikay說:「市面上已有智能眼鏡,顯示人工智能在開拓穿戴式科技方面的可能性。現在正是時候運用這些新科技來回應社會需要。」

團隊專注研究香港手語,正收集數據並研發可嵌入眼鏡框的計算模型。這款智能眼鏡旨在為聾人與健聽人士提供雙向的即時溝通:當聾人使用手語時,眼鏡會將手勢翻譯成語音,透過眼鏡內置的喇叭播放;當健聽人士說話回應時,眼鏡則將其話語轉換為文字或手語圖像,顯示於鏡片上讓聾人閱讀或觀看。在浸大學生事務處事業策劃中心穿針引線下,SLME團隊與一名校外顧問和一些聾人緊密聯繫,深入了解香港聾人社群的需求。團隊亦計劃邀請聾人測試原型產品並收集他們的意見。

參與CUPP讓SLME團隊能夠加快產品構思與開發的過程。CUPP提供一系列與推銷、市場推廣和財務相關的培訓課程。團隊更前往美國矽谷的德雷珀大學參加創業訓練營,學習拓展人脈技巧,並在決賽日展示他們的項目。

談到在創業路上初嘗成功滋味,Asma指出專注於為社會創造正面影響的目標至關重要。她補充說:「要對團隊的意念充滿信心,並在介紹簡報前做好充分準備。只要堅信自己的意念,就一定能成功。」今個學期她修讀了浸大的創業課程,希望將課堂所學應用至SLME及個人的創業計劃。

團隊期待看見其解決方案取得成果,將來能為社區帶來深遠影響。他們努力締造更美好的世界,體現了浸大肩負教育使命,致力栽培學生成為充滿自信、為社會作出貢獻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