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研究 推動世界

From breakthroughs in drug development to discovering new species, our researchers are transforming the world with their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inventions. From breakthroughs in drug development to discovering new species, our researchers are transforming the world with their research and innovative inventions.
新增六所研究實驗室

為配合大學《策略發展計劃 2018-2028》,推動重點領域的尖端研究,浸大成立六所新研究實驗室,以促進跨學科研究,更緊密地連結科學、文學、社會科學等不同學科的優勢。新成立的實驗室將加強浸大在跨學科研究的實力,進一步為香港以至國際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六所新研究實驗室分別為創造性智能實驗室、計算醫藥學實驗室、系統健康研究實驗室、智能社會實驗室、數據經濟實驗室,以及人工智能的倫理與理論實驗室。每所實驗室都是一個跨學科的研究創新基地,讓研究人員與合作夥伴互相交流,探索及發掘嶄新的研究方案和技術,以應對全球挑戰。

改善人類健康

嶄新藥物治玻璃骨

由張戈教授和呂愛平教授(中醫藥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運用人工智能技術,成功研發一種新的分子—抗骨硬化蛋白核酸適配子(即單鏈脫氧核糖核酸),以治療俗稱「玻璃骨」的成骨不全症。這項嶄新藥物亦是香港首種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孤兒藥」資格的藥物。取得「孤兒藥」資格將為後續的藥物研發帶來不少好處,並可促進浸大團隊為成骨不全症研發更有效的治療策略,造福病人和社會。

 

New brittle bone disease drug New brittle bone disease drug
83 patents granted, 71 projects newly funded by general research fund 83 patents granted, 71 projects newly funded by general research fund
Novel targeted drug to treat nasopharyngeal cancer Novel targeted drug to treat nasopharyngeal cancer

新標靶藥治療鼻咽癌

黃嘉良教授(化學系)率領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嶄新的抗皰疹病毒第四型(EB 病毒)藥物,能選擇性地破壞從人類EB 病毒產生的蛋白,令由該病毒引起的腫瘤縮小。這是首次有藥物以這種方式對付潛伏在腫瘤細胞中的 EB 病毒。

重新激活潛伏在腫瘤中的 EB 病毒,是治療鼻咽癌的新趨勢。浸大團隊發明的新藥是首次有標靶藥物可針對性破壞單一種病毒蛋白,從而有效地激活潛伏在鼻咽癌腫瘤的 EB 病毒。是項研究為發展與 EB 病毒相關的疾病,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控制分子手性以消除藥物副作用

黃陟峰博士(物理系)及其研究團隊發明一種淨化藥物的新方法,透過轉動設置於納米結構製作儀器內的基板,控制藥物份子的手性,從而消除會令藥物出現副作用的手性分子。這方法有助日後以較低成本大量生產更純淨、低成本和安全的藥物,並且為日後大量生產藥物提供一個具備高效流程和更環保的方案。

Manipulating molecular chirality to reduce drug side effects Manipulating molecular chirality to reduce drug side effects
New hope for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New hope for treating Parkinson's disease

治療柏金遜症新希望

由翁建霖教授(生物系)和黃陟峰博士(物理系)領導的研究團隊,發明了一種創新的納米基質,可以在無需使用化學生長因子的情況下,刺激神經幹細胞分化成神經細胞,大幅降低致癌風險。團隊利用患有柏金遜症的老鼠進行實驗,結果顯示老鼠的早期柏金遜病徵逐步改善。研究成果為幹細胞療法提供了重要方向,亦為研發柏金遜症的新療法帶來希望。

團隊已就納米基質取得美國專利,而這項發明亦有望用作培養其他功能細胞,顯示出它具有很大潛力,可用於治療其他不治之症,如阿茲海默症和某些癌症。

拆解普洱茶如何降低膽固醇和脂質

賈偉教授(中醫藥學院)及其團隊的最新研究,證實普洱茶具降低膽固醇和脂質的功效。團隊發現普洱茶中含量最豐富的茶褐素可調節腸道菌群,達至改善血脂和肝脂穩態的作用。這項研究首度揭示普洱茶與腸道菌群和膽汁酸代謝有關,並顯示出茶褐素是普洱茶中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酸酯的主要活性成分,為治療高膽固醇血症和高脂血症提供新方向。

Exploring how Pu-erh reduces cholesterol and lipid levels Exploring how Pu-erh reduces cholesterol and lipid levels
11 students admitted under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10 Projects awarded under the Early Career Scheme 11 students admitted under Hong Kong PhD Fellowship Scheme, 10 Projects awarded under the Early Career Scheme
Novel authentication of caterpillar fungus Novel authentication of caterpillar fungus

新方法鑒定冬蟲夏草真偽

韓全斌博士(中醫藥學院)與研究團隊從冬蟲夏草的蟲體部分,發現一種屬於 1,4-α- 葡聚糖的獨特多糖標誌物,而該標誌物並未有在偽冒品樣本中找到。團隊利用以高效凝膠色譜儀器為基礎的技術,研發嶄新測試方法,鑒定冬蟲夏草中多糖標誌物以及其數量,而這數量與冬蟲夏草樣本品質的等級息息相關。這個創新方法可在一小時內完成鑒定,成本低廉,已於 2019 年 7 月取得美國專利。一所香港科技初創公司亦已獲得授權,把這種鑒定方法轉化為商業應用。

開拓自然知識領域

在香港發現海毛蟲新品種

邱建文教授(生物系)及其研究團隊從香港珊瑚群落沙底收集的樣本中,發現了海毛蟲的新品種,並將之名命為「雙斑海毛蟲」。新品種海毛蟲的蟲身呈梭形,長 28 至 39 毫米,寬 7 至 14 毫米,約有 30 個體節,是全球近百年來第四次發現海毛蟲新品種。此外,研究人員亦鑑別出近年於香港水域湧現的海毛蟲品種是「梯斑海毛蟲」。這次發現提升大眾對香港海洋生物多樣性的知識。

New fireworm species discovered in Hong Kong waters New fireworm species discovered in Hong Kong waters

揭福壽螺為禍之謎

由邱建文教授(生物系)領導的研究,對四個「蘋果螺科」物種的基因組進行測序和組裝,發現牠們的環境感知能力或已增強。「蘋果螺科」是「新進腹足類」的早期分枝,新進腹足類物種多樣化,並有重要的生態價值,而團隊取得的基因組資料有助了解這物種祖先的基因組特徵。

Unravelling the mystery of invasive apple snails Unravelling the mystery of invasive apple snails

鑑於多個蘋果螺科物種都被視為農害,研究成果可用於研發有效的防控方法,包括生產化學除蟲劑,以及從基因遺傳着手,干擾蘋果螺科物種的核糖核酸。

移動緩慢熱帶氣旋帶來更大水災威脅

李劍鋒博士(地理系)領導的研究顯示,移動較慢的熱帶氣旋趨向帶來更大的區域總雨量,因而造成較大的地區性水災威脅。研究團隊透過統計學分析,發現熱帶氣旋的移動速度與區域降雨量成反比,緩慢移動的熱帶氣旋比快速移動的熱帶氣旋平均帶來多約兩成區域總雨量。團隊亦發現,移動較慢的熱帶氣旋於 1990 年後在珠江三角洲出現的次數更為頻密。研究結果在加強中國沿海一帶的防汛管理和應對策略方面具有寶貴的參考價值。

Slow-moving tropical cyclones bring greater flood risks Slow-moving tropical cyclones bring greater flood risks
豐富文化領域
圖片鳴謝: Yves Gellie 圖片鳴謝: Yves Gellie
圖片鳴謝: Yves Gellie

探索人工智能和倫理關係

機械人和人工智能的技術愈見發達,為現代社會帶來龐大影響。文學院與法國駐港澳總領事館及法國文化協會合作,在2019 年秋季舉辦「機械人時代」作品展,以及「機械同理心與人性的脆弱」研討會,探討人工智能、道德和公眾利益的關係。在展覽中,法國藝術家Yves Gellie 透過圖片和影像探索人類和機械人之間的關係,而研討會則以「人類與人工智能的同理心」為重點,探討「社交機械人學」的不同層面。

以藝術改善精神健康

有見社會上精神健康問題日趨嚴重,藍建文博士(社會工作系)透過密集訓練計劃,將其藝術治療的專長傳授予專門負責精神健康的前線社工。參與的社工均認為南博士的「藝術應用模式」能提升他們的專業自我效能和專業生活素質。協作機構包括香港心理衛生會亦認為將藝術治療納入其恒常的服務,有助社工和服務使用者建立融洽關係、調節情緒和鼓勵自我探索。

Using art for mental wellness Using art for mental wellness
知識轉移造福社群
Research for the world Research for the world

研發成果惠及世界

浸大銳意把研究成果從實驗室帶到現實世界。於 2019-20,浸大共有九家初創公司獲「大學科技初創企業資助計劃」資助合共港幣 800 萬元,將其研發成果推出市場。事實上,浸大多家初創企業成績理想,獲業界認可。

邁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憑納米培養板技術,先後在第二屆「創青春」粵港澳大灣區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總決賽和第八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港澳台賽行業總決賽獲得三等奬,並在第六屆「創青春」中國青年創新創業大賽獲得銅奬。 

由張大健教授(物理系)創立的步固有限公司亦在亞洲發明展覽會上,憑已獲專利的流動物聯網健康方案獲得金獎及最高榮譽獎,該方案有助預防和減低長者跌倒的風險。

揭示新冠病毒傳播模式

劉際明教授(計算機科學系)領導科研團隊,建立一個嶄新的計算模型,能明確描繪及量化新型冠狀病毒在疫情各階段於不同群體之間的傳播模式。研究團隊以這模型為基礎,為不同復工計劃進行前瞻分析,評估它們對經濟的影響及疾病傳播的風險水平。這計算模型提供了一種以科學為本的分析工具,讓決策者設計出安全的方案,在控制疾病傳播風險的前提下,逐步重啟城市的正常活動。

Unveiling COVID-19 transmission patterns Unveiling COVID-19 transmission patterns
Online counselling programme for depression Online counselling programme for depression

網上抗抑鬱輔導計劃

為應對香港對抑鬱症相關服務的需求,潘佳雁博士(社會工作系)帶領團隊設計及展開一項名為「勇破抑鬱谷」的認知行為治療網上計劃,專為出現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狀的人士而設,讓他們更容易獲得輔導服務,並減低社會對抑鬱症的標籤效應。計劃將透過調適參加者的思想和行為,結合解難為本的方式,以及採用混合服務模式,幫助他們應對抑鬱。這項計劃獲得創新及科技局「創科生活基金」資助逾港幣 400 萬元。

提升專業水平

語文中心於2020 年5 月7 日舉辦第十三屆大專中文教學交流會,這項兩年一度的大型會議為大專教師提供平台,交流和檢視大專學界的中文教學。今年的主題為「古為今用」,環繞在現代中文教學中加入古典語言學和文學元素,共有逾 100 位本港大專老師和學者參與多個網上研討環節,就本科生的中文教與學難題和策略作交流討論。

管理學系與英國特許人事及發展協會(CPID)於 2020 年 6 月 5 日協辦 CPID- 浸大網上國際研討會,讓相關的學者與業界人士討論現今人事管理的重要議題,逾 200 位本地及海外學者、資深人事管理從業員和大機構代表參與。

研究項目及資助
Research projects and funding Research projects and fun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