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教學模式豐富學生的研究經驗

2022年4月27日

 

現今兒童慣於使用科技,愈來愈早接觸媒體資訊。由於兒童對父母的購物決定有一定影響,不少品牌與營銷者把兒童視為目標消費群。不過,兒童少不更事,向他們大賣廣告會否有利用之嫌?何謂對兒童負責任的營銷活動?在牽涉兒童的研究中,有什麼需要考量?這些都是總整課程「Children as Consumers: Marketing to the Youth」向學生提出的疑問。

這個跨學科課程由傳理與影視學院副院長(教與學)兼傳播系教授陳家華教授設計和領導,透過一系列混合學習活動,讓學生學習與兒童及青少年相關的實證研究技能。

陳教授從事兒童與廣告研究逾20多年,於三年前推出這項通識課程,其後她重新設計課堂內容,上載至網上教學平台FutureLearn,為浸大的小規模專屬教室在線課程之一。課程內容包括分析針對兒童的廣告手法、向兒童促銷的相關法規,以及根據研究結果設計社交媒體營銷方案。

陳教授說:「兒童的消費經驗尚淺,或會被一些營銷策略誤導,但他們未必會將意見表達出來。透過這課程,我們嘗試了解兒童和青少年在哪些情況下獲得不愉快的消費體驗。學生可學習根據各自的研究結果,設計一個既有效又合乎道德考慮的宣傳活動,教導兒童和青少年成為精明的消費者。」

為了讓本科生汲取實證研究的經驗,陳教授在課堂上引入三個混合式學習活動,涵蓋多個範疇,包括透過訪談來蒐集資料、分析質化數據、綜述相關研究的文獻,並製作教學影片講解有關兒童廣告的規管。

學生在掌握研究技巧後,便運用所學來設計社交媒體營銷方案,以協助兒童和青少年在線上線下購物中作明智消費。學生先訪問一組兒童和青少年,了解他們的購買習慣,然後歸納訪問數據,再按整理所得結果制定傳播策略。學生更向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提交營銷方案,並獲得委員會讚賞。該委員會是政府支持的機構,旨在為市民提供理財教育並推動明智消費。

這次研究的經驗加強了學生的溝通和分析技巧。體育、運動及健康學系學生郭穎恩表示:「我與受訪的初中生溝通時要保持精簡,留意他們的回應,有需要時提出後續問題。在分析研究數據時,我和組員要找出重點,分析受訪者答案的異同之處,從而綜合出初中生購物行為的模式。這次學習體驗對我日後進行其他研究分析大有幫助。」

這創新的混合教學模式最近在北京大學主辦的2021國際高校混合式教學創新大賽中奪得特等獎,而課程的混合學習活動亦有潛力引入浸大的常規課堂中。

陳教授指出,學生親身參與研究的體驗,將提升他們創造新知識的能力,並在學習中承擔更大責任。她說:「研究經驗對本科生相當重要,可讓他們更具備創造知識的實力和自信,並加強他們觀察和應對未知的能力。教育工作者則可藉着設計和實行混合學習活動,鼓勵學生主動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