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戲劇中學習詩詞

2023年3月28日

20230213_02r 20230213_02r
「賽馬會中國詩人別傳教育劇場計劃」「演教員」(左一)向小學生解說唐詩及教導他們排列詩句。

 

如何鼓勵學童學習詩詞?或許請他們破案解謎是一個方法。

古典詩詞蘊含中國文學與傳統文化內涵,但現今學生大多覺得古文艱深,單靠背誦詩句亦難以認識當中意境。「賽馬會中國詩人別傳教育劇場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劇團愛麗絲劇場實驗室策劃及推行,於2019至2022年運用教育劇場和戲劇教學法,讓中、小學生透過生動的戲劇認識詩歌,提升語文能力。人文及創作系副教授唐睿博士應邀擔任計劃的首席研究員,研究計劃的成效,亦為劇團提供文學及語文知識的支援。

以戲劇形式教授詩歌

計劃於過去三年共舉辦了165次教育劇場,共有64間小學和13間中學約170名教師及逾6,600名學生參與。愛麗絲劇場實驗室藝術總監陳恆輝先生表示:「戲劇教學法有別於教導戲劇表演,而是將戲劇作為教學工具,用於教授不同學科,以幫助學生學習,並提升他們的學習興趣。教育劇場則是一種強調互動的學習模式,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透過知識來幫助角色解決問題。」

計劃中,劇團為參與學校的教師舉辦了八小時的培訓工作坊,教師再配合劇團的「演教員」共同帶領教育劇場,讓學生認識中國古代和當代詩人的生平、作品與相關歷史,以及創作詩歌。

小學組的教育劇場為古詩續寫活動《妙虛傳》,參與的學生扮演唐代翰林院準學士,被宦官圍困,須創作詩歌脫險,從中學生認識到李白、杜甫等詩人的作品,以及了解古詩格律、唐代歷史和文化。

中學組教育劇場為新詩創作活動《夜空》,由初中生扮演調查員偵查命案,學習運用詩歌美學,在五分鐘內創作一首新詩,學生在過程中認識到西西、也斯等現代詩人。

激發學習文學的興趣

計劃期間,唐博士與其浸大團隊透過實地觀察、問卷調查和訪談,分析學生的語文能力、文學、歷史及文化知識增長程度,以及情意品德與學習態度的轉變。

研究發現,近九成學生認為戲劇活動有助他們理解詩歌內容,逾八成學生對學習和欣賞詩歌更有信心,並透過表演提升自信,且更樂於表達個人意見。浸大團隊亦觀察到,一些有特殊教育需要或在傳統教育模式中學習表現稍遜的學生,會更積極參與教育劇場。唐博士說:「有一名學生整年不交中文科功課,卻在參與計劃後主動完成詩歌習作。這並非個別個案,其他學校也有遇到相似例子。教育劇場的環境有助這些學生建立自信,令他們更願意參與。」

唐博士認為,這計劃不但讓學生認識傳統文化、激勵他們學習文學,對劇團與研究團隊更別具意義。他說:「整個計劃的合作過程像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走在一起,善用各自的專業回饋社會,推動改變。同時,我們亦尋求創新,將外國盛行的戲劇教學法帶到香港時,並因應本地文化和社區實際需要,發展在地化的教學技巧與內容。」

他續說,研究團隊成員包括浸大學生,他們透過參與計劃和走訪不同社區多間學校,不但認識到教育劇場,而且更了解香港教育的現況,擴闊眼界。一些學生亦因這計劃對教學工作產生興趣,在畢業後成為教師。

唐博士希望參與計劃的教師可以繼續應用戲劇教育技巧於教學,延續計劃的影響力,而團隊正籌劃將戲劇教學開展到其他中國文學種類,吸引更多學生參與。